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来源:温岭律师——四二一解读
网址:http://www.pdshtjfls.com/
时间:2016-10-23 14:10:22
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北京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不受理因下列纠纷和争议提出的仲裁申请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三)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第三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当事人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即视为同意按照本规则进行仲裁
第四条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及其补充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项
(三)选定本仲裁委员会的意思表示
第五条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以及存在与否,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第六条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应当在首次提交答辩书前提出
第七条当事人对争议是否涉外有异议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第九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下列文件
(一)仲裁协议
(二)仲裁申请书及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写明
1。申请人、被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或申请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盖章
(三)仲裁请求所依据的证据材料
第十条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时,应按照仲裁委员会制定的收费标准,预交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有困难的,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缓交。当事人不预交案件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第十一条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也可以当即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认为仲裁申请书不符合本规则
第八条规定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第十二条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十日内将本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本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三条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请求。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最迟应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庭认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适当延长此期限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反请求申请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反请求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答辩。申请人未提交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反请求的其他要求依照本规则对仲裁申请的规定
第十四条申请人变更仲裁请求或被申请人变更反请求须自第一次开庭之日起30日内提出,逾期仲裁庭可以拒绝修改请求
第十五条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书和有关证明文件的,应一式五份,如果当事人超过两人,则应增加相应份数,如果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组成,则可以减少两份
第十六条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十七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但最多不得超过二人。委托律师、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三章仲裁庭的组成
第十八条当事人应当各自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第十九条当事人自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能各自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选定或者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及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则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第二十条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作为独任仲裁员,成立仲裁庭,并按本规则规定的简易程序单独审理案件
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由一名独任仲裁员审理案件,但自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未能共同选定独任仲裁员,则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第二十一条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委员会通知之日起五日内,按照本章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和
第二十条规定的程序重新选定仲裁员
(一)因出差、出国不能承办仲裁案件的
(二)因患病休息不能从事仲裁工作的
(三)依法应当回避的
(四)其他不能履行职责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自行向仲裁委员会披露并请求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前款(三)中“其他关系”系指
(一)对于承办的案件事先提供过咨询的
(二)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单位工作的
(三)曾任或者现任当事人法律顾问或代理人的
(四)因介绍案件谋取利益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事项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对被选定或者被指定的仲裁员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具有正当理由的怀疑时,可以书面向仲裁委员会提出要求该仲裁员回避的请求,但应说明提出回避请求所依据的具体事实和理由,并举证
对仲裁员的回避请求应在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二十四条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会议决定
第二十五条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
第二十六条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请客送礼,情节严重的,或者在仲裁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仲裁委员会有权终止该仲裁员职责
第四章开庭和裁决
第二十七条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或申请不开庭的,或者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仲裁庭认为不必要开庭审理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第二十八条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开庭审理在仲裁委员会住所地进行,经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点进行
第三十条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证人、仲裁员、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和指定的鉴定人、仲裁委员会的有关人员,均不得对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庭开庭十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经商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应当在开庭七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第一次开庭审理以后的开庭审理日期的通知,不受十日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